最新消息:

一小撮鮮味粉=數10種化學成分? 醫揭恐致癌真相

   2025-09-09 12:20 編輯中心 點閱:0


俗稱「鮮味粉」的雞粉深受許多餐飲業者青睞(圖/取自 Canva)


小小一撮就能讓食物變得鮮美無比,只需短時間熬煮,就能調出濃郁湯頭的「鮮味粉」(雞粉)深受餐飲業者喜愛,但裡頭含有大量化學成分,還有未明確標示的「香料添加」。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提醒外食族如何避開過量攝取鮮味粉,也分享自己曾在餐飲業中,觀察到的料理秘辛。


江守山指出,曾有一名糖尿病患向他抱怨,每次吃完外食,就會出現頭痛、腹脹等不適症狀,他認為與「高湯」有關。由於天然食材熬煮的高湯營養豐富,在台灣悶熱氣候下容易腐敗,不少業者便以各式湯粉替代。


曾經開過餐廳的江守山笑說,「大部分業者都學壞了」,紛紛開始用湯粉提鮮。不過,他建議該病患吃外食時,盡量避開需要高湯調味的料理,例如拉麵、火鍋與炒青菜,並以選擇原型食物最為安全


雞粉之中竟然「沒有雞」?


江守山指出,市售雞粉除了含有雞油外,大部分成分其實都是化學添加物,其中標示為「香料」的項目往往未細分,實際上可能包含數十種成分。更令人擔憂的是,政府機關曾公告多種香料具有致癌風險,若長期、大量食用,不僅可能增加器官負擔,也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因此日常攝取務必留意,避免過量。


▼雞粉中有許多未列出的香料成分。(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修飾澱粉導致嚴重心血管疾病?


此外,江守山指出,不僅鮮味粉要注意,像麵包粉、鬆餅粉等含有「修飾澱粉」的產品同樣暗藏風險。其中最常見的成分「磷酸鹽」,在國外醫學研究中被懷疑可能與心肌梗塞相關,若長期大量攝取含磷酸鹽的加工食品,恐怕對健康帶來不小的危害。


不過,江守山提醒,一般人適量食用磷酸鹽,對健康影響不大。但腎臟病患者就要注意,因為代謝「磷」的能力較差,無法順利排出體內多餘的磷,當這些磷與血液中的鈣結合時,可能引發讓醫師們最棘手的「血管鈣化」。江強調,日常飲食應以天然食材為主,避免過度依賴加工食品,才能真正守護健康。


▼(影片來源/《健康好生活》YouTube,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