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營養價值高,但醫師提醒食用過量也可能造成身體負擔。(圖/取自 Canva)
番茄的營養多,不僅被做成很多加工品,也被廣泛運用在東、西方的料理中。家醫科醫師王健宇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番茄的各種營養,也提醒觀眾切勿食用過量,以免鉀過高,對身體來說是一大負擔。
防癌護心抗氧化! 番茄營養一把罩
王健宇分享,番茄主要含有以下營養和益處:
●茄紅素:清除體內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多種癌症。
●維生素C:抗氧化,形成膠原蛋白的主要物質,強化血管彈性及強度。
●鉀:維持體內血液、體液之酸鹼恆定,並能促進鈉排出,降低血壓。
●維生素K:有助於血液凝固和骨骼健康。
●葉酸:促進正常組織生長和細胞功能。
●β-胡蘿蔔素:攝取後會轉化成維生素A,可保護眼睛及保持皮膚健康。
●柚皮素:一種類黃酮,存在於番茄皮中,能減少炎症、預防疾病。
不過,除了好處之外,王健宇也提醒,番茄吃多了可能會造成「鉀」過高的風險,尤其是跟心臟疾病有關的病患,對於鉀離子要特別注意。
▼王健宇分享番茄含有諸多營養。(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好生活》)
番茄怎麼吃最健康?醫分享小秘訣
王健宇指出,他常提醒病人太甜的水果不要吃,但什麼水果算太甜呢?王健宇分享秘訣,「只要是貴的番茄,基本上糖分就高」,所以若想吃番茄,又不想攝取太多糖分,就可以挑便宜的吃,大概1盒50元的番茄即可。
王健宇也說,大番茄與小番茄體型有差異,但鉀離子是一樣多的,不過熱量和維生素C就差很大。該怎麼攝取其中的營養,王建議,大番茄可以烹調,煮番茄炒蛋、番茄牛肉麵等,也可做成義大利油醋蕃茄沙拉;而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小番茄建議生吃即可。
▼王健宇教您番茄怎麼吃最健康!(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好生活》)
市售番茄汁「鈉」含量高!小心血壓不受控
王健宇指出,番茄的兩大營養素剛好呈現「天秤兩端」的特性:維生素C不耐高溫,超過50度就會開始流失;相反地,茄紅素則耐熱且需搭配油脂才能更好吸收,所以新鮮番茄含有較高維生素C、茄紅素較少;而煮過的番茄則相反,茄紅素比例較高。
王健宇提醒,挑選番茄醬時應注意鹽分含量,因為為了保存會額外添加油脂與鹽分,使茄紅素濃度增加,但若長期過量食用番茄汁或番茄醬,仍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影片來源/《健康好生活》,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