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冰箱設錯恐藏菌10倍! 醫揭「危險溫度帶」:細菌繁殖天堂

   2025-08-07 12:09 編輯中心 點閱:0


▲醫師蕭敦仁分享冰箱與食物日常保存的小撇步。

(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家中冰箱使用不當,極易滋長細菌,甚至可能讓細菌量暴增十倍。《健康好生活》主持人陳凝觀在節目中提到,到超級市場採買時,發現多數冷凍食材的儲存期限約2年,有些可能更長,但該如何妥善保存是一大考題。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大方分享,食物保存小撇步,以及冰箱最理想的保存溫度


對於保存條件及溫度控制的重要性,蕭敦仁建議,冰箱最理想溫度區間,最好的冷藏是冰箱最下面倒數第二層,1到5度最好;冷凍的話是負18度。因為5到63度間,是細菌繁殖的溫度帶,一旦溫度上升,就會破功。至於65到72度,大部分細菌無法繁殖,73到100度是一般烹調的溫度,此時大部分細菌會被殺掉,100度以上幾乎99%以上細菌會被殺光。


▲溫度若控管不當,可能會成為微生物的繁殖溫床。

(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蕭敦仁提醒,很多食物,尤其是外面採買回來的,要冷凍還是冷藏,儲存方式很重要。若儲存不當,食材會變質,進而影響健康。


他舉例,女星錦雯媽媽買食材做芋頭米粉,吃不完冰起來保存。隔天買了肉羹加料再煮,結果吃完上吐下瀉、發燒送醫院。蕭敦仁分析,可能是那鍋米粉吃完沒加熱,直接冰進冰箱,加上被攪動過的湯藏有細菌所致的。


▲「5種錯誤」恐讓冰箱細菌大增10倍。

(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蕭敦仁提醒,冰箱有幾個地雷:

1. 不要把吃剩食物,直接放入冰箱,且不換新的餐盤。蕭敦仁建議,例如錦雯媽媽應該先加熱滾後、放涼、換盤再冰。

2. 蔬菜應用紙包後再用塑膠包,避免直接放冰箱。

3. 肉類、海鮮應分裝,避免整包取用後又再冰。

4. 拆封食物要密封儲存,用保鮮盒或玻璃罐。

5. 高溫食物直接放冰箱有爭議。冰前應加熱滾沸、放涼(但不超過2小時)再冰,避免細菌持續增生。


最後,蕭敦仁特別提醒,只要60度以下,細菌就會持續增生。例如把湯加熱到滾後,放置不要超過2個小時,約降到60度左右,就趕緊放進冰箱。


▲冰箱常見食材的冷藏建議與保存期限參考。

(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另外,蕭敦仁提起自己深刻的痛,20年前的921地震前,他儲存非常多B型跟C型肝炎病人的DNA,放在醫院放在負80度冰箱裡,儲存十幾年、二十年都沒關係,但當時因為停電,心血全化為烏有。蕭敦仁以此強調,溫度的儲存的重要性,假設溫度一改變,特別是停電時,就會造成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