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血便是痔瘡還直腸癌? 醫教你從「排便習慣&顏色」一次看懂

   2025-08-18 14:44 編輯中心 點閱:0


▲得痔瘡排便時,不只會感到痛還會出血。(圖/取自 Canva)


痔瘡常因便秘、排便時過度用力、久坐或久站等因素引起,且排便時,往往伴隨陣痛與出血,讓不少人感到困擾。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替痔瘡患者治療的困擾,以及民眾普遍對痔瘡跟直腸癌的認知,常常混淆,教大家該如何分辨。


錢政弘表示,痔瘡並不是難以啟齒的問題,但患者通常等到痔瘡出血後,才緊急求診,甚至有部分患者還不願承認有痔瘡,讓醫師在診斷時,面臨一定難度。


▼痔瘡與直腸癌症狀雷同,讓很多人搞不清楚。(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錢政弘提到,很多人常常搞不清出痔瘡與直腸癌。錢醫師表示,可以從自己習慣或排泄物觀察,例如突然改變排便習慣,肚子出現常腹瀉或便秘,且排泄物中伴隨著血,顏色較偏暗紅偏黑、帶有黏液,加上自己明顯感受常有便意、體重減輕等,就要注意,是否有罹患直腸癌的可能。


至於痔瘡最常發生在靜脈,因此也稱為肛門部位的靜脈曲張。而痔瘡症狀通常在肛門附近發生,當你出現排便時伴隨鮮紅色的血;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觸痛或持續性疼痛;搔癢灼熱感,或是可能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就必須留意痔瘡是否找上門。


錢醫師提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才能有效避免痔瘡發生。

(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改善痔瘡罹患機率


如何改善罹患痔瘡機率,關鍵在於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預防便秘,減少肛門壓力。另外,包括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多喝水、保持排便順暢;避免久坐或久站、適度運動,以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過度飲酒等,才能有效避免痔瘡發生的機率。


▼(影片來源/《健康好生活》,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