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補身體,許多民眾都喜歡吃一些暖呼呼進補的鍋物,但這些食物不僅熱量高,並含有大量的酒精,在年代節目《健康好生活》中,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很多慢性病的藥不能與酒精一起食用,兩者間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需要特別注意。
▲不少人在冬天會食用進補湯鍋物,這些都含有大量酒精。(圖/翻攝自Pixabay)
洪永祥分享一個案例,一位爺爺有高血壓和失眠,睡前習慣吃一顆安眠藥,又剛好前一天晚餐吃了很多麻油雞,因此引發協同作用,讓爺爺「嗜睡到叫不醒」。但其實不只安眠藥與酒精併用會引發交互作用,醫師也整理出六大類藥物,提醒大家要特別留意。
一.乙醯胺酚:恐會導致肝損傷。
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引起腸胃潰瘍、出血等症狀
三.降血糖藥、胰島素:造成低血糖,引發頭痛、昏迷
四.降血壓藥、抗凝血藥:導致低血壓、凝血異常
五.抗生素:延緩酒精代謝,加重噁心、心悸等症狀
六.鎮定劑、抗憂鬱、抗精神藥物:導致嗜睡、精神恍惚、昏迷等後果
▼慢性藥物與酒精類食物至少要間隔1小時。(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醫師則建議食用酒精類食物後,至少間隔一小時再服藥,若是吃下的量較大,則要間隔更久一些,另外也提醒大家,進補時不要再配上高熱量的飲品,例如啤酒等等,要記得選擇聰明進補顧身體。
▼(影片來源/《健康好生活》YouTube,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