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310年代新聞部第74次評議委員會會議紀錄 | |||
會議日期 | 114年3月10日(周一) 14:00 | 地點:年代大樓 11樓會議室 |
|
召集委員 | 台灣教育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 楊益風 | 會議紀錄 | 蘇巧莉 |
出席外部委員: 1.台灣教育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召委) 楊益風 2.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黃葳威 3.台灣減害協會理事 呂淑妤 4.基隆監獄假釋審查委員、社區大學講師 王麗玲 5.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韓義興 6.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 王淑芬 | 年代新聞出席委員: 1. 總經理 嚴智徑 2. 新聞部經理 王姵雯 3. 新聞部編審 蘇巧莉
| 列席: 1.法務室 蔡巧倩
| |
【說明案】 1.確認年代新聞評委會第73次會議結論及後續執行及改善情形。
◆編審說明 上次會議主要檢討雅琴看世界的申訴案,會議結論為雖不涉事實查證議題,但預告性消息建議加以保留,此外談話性節目邀請來賓應注意平衡原則,宜呈現多元觀點。 以上結論,已經轉告相關主管與人員,避免再度發生類似情況。
2.113年Q4民眾申訴案處理經過與改善情形。(附件一) ◆編審說明 事前已經傳檔案給各位委員們了,請問各位委員有沒有特別的指示。 ◆王淑芬委員 想問一下,我們這些案子的處理,就是回覆完就結束了,還是有後續。
◆編審說明
◆楊益風委員 應該說關於處理流程,如果回覆不滿意,觀眾就會繼續申訴,沒有後續就是結案。如果一直都不滿意就會轉申訴到NCC。
◆王淑芬委員 所以NCC是看我們是不是有處理回覆就好了嗎?
◆楊益風委員 不一定,如果不滿意就可能申訴到NCC。那NCC就會列管這個案子有沒有做好。
◆黃葳威委員 那看到很多都是NCC轉來的案子。什麼會列客服,什麼要轉到我們這裡討論處理。
◆編審說明 列入申訴處理的,是對新聞內容有質疑不滿的,像如果只是要問店家資訊就由客服協助處理了。目前相關申訴陳情的案件已經結案。
3. 113年度教育訓練審核及114年度預定教育訓練計畫。(附件二)
◆編審說明 事前已經傳檔案給各位委員們了,請問各位委員有沒有特別的指導。
◆王麗玲委員 請問性平教育這個部分是誰在上課?
◆編審說明 我們的教育訓練主要是針對,製播新聞上的需求,性平教育課程公司管理部有定期聘請外部講師開課做訓練。
◆楊益風委員 有個小小問題,就是只是新聞部門,114年度計畫第六項,各單位專業訓練包含什麼? ◆編審說明 就是製播相關同仁,像文字記者寫作、主播口語、剪輯技巧等專業提升,由各組主管自行決定辦理。
◆黃葳威委員 建議可列下次計畫,因為職員流動多,很多相關規範都滾動修正,希望能做新進人員的職前訓練,有一些案例分享等讓新進人員能夠跟進。
是的,因為新聞是每天運作,我們透過各種方式進行提醒,製播交流也從未間斷,從編採會議到各組採訪分工等等,都會做相關的準備與提醒。
◆王麗玲委員 你們有針對新進人員有指引或工作手冊之類的嗎?以提供新進人員並給予基本採訪概念。
◆楊益風委員 委員們的意思是新聞工作當然有層層把關,但採訪有一些突發狀況,如何避免 踩線造成新聞事故,就是防止、避免萬一狀況發生。
◆王姵雯委員 我們各組都有小群組都有運作,外出採訪的採訪現場規範,如柯文哲父親告別式,外場有什麼規劃、限制,長官會做勤前教育跟提醒?
◆黃葳威委員 所以教育訓練會有線上嗎? ◆王姵雯委員 有,因為視訊很方便,如果當天休假或外出,也會利用視訊方式線上參與。
針對NCC通傳內容決字第11448000330號函文,114年1月20日《12001300年代午報》節目內容,鏡面出現「體育署遭刪11億」,以及「體育署預算被刪15% 周偉航:恰恰也無法上機」報導,經民眾反映涉有違反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依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等相關規定,要求將此案提請評議委員會討論,請委員提點及指教。
◆編審說明 這次會議的提案是民眾申訴相關新聞報導涉及違反事實查證,因此NCC來函要求提至評委會中作檢討,1月20日當時是預算審查表決期間,我們最可信的消息來源就是立委吳沛憶Threadsn所寫的資訊,其他的消息來源為提案公文,加以參酌其他媒體報導,也做了訪問作了平衡報導,因為當下資訊混亂,我們採滾動調整方式,在預算案三讀後,1月22日我們也做了完整的結論報導,請委員提點,給我們指導與指引意見。
◆呂淑妤委員 針對這個案子,我反覆看了好幾次,我不曉得問題在哪裡,後來我回去看公文,到底民眾的訴求是什麼,我看了後面補充的附件,其實查證來源都有,問題是我們今天要站在民眾的立場,我們來看公文,第一個是周偉航講的,就算是恰恰也上不了飛機,這引用別人講的就算了。後面有講主播講的同樣是出國預算,其實體育署也被刪減15%,所以我認為民眾的誤會在於,他認為這11億全部都是刪出國,他認為出國預算被刪了11億,這是你們講錯,其實剛看主播有講,這些有包括很多項,不是只有出國,可是後面的報導都是講出國,所以民眾會認為這11億都是在講出國,這是不對,這有包括其他的項目。雖然,後面有立委出來講,我們沒有針對選手,有做平衡,我是猜這是不是民眾的誤解,不然我看不出來這新聞有什麼問題。可以建議加以敘述這11億還包含了那些。
◆王淑芬委員 在看到此新聞時,最想釐清的就是15%的11億是怎麼算出來的,也就是他的母數70幾億的部分是指體育署的總經費還是出國預算的總經費,因為刪掉15%的出國預算是白紙黑字有委員簽名的鐵證。剛剛看到主播的新聞播報也都是講刪了出國預算的15%,但是這11億是怎麼出來的卻未釐清楚,或許是因為立委吳沛憶在社群平台上直指刪除11億的說明誤導,大家就忽略,沒有再去做一個事實查證的動作。
但是我們也理解,那一段審預算的時間,其實資訊非常的混亂,包括我們在關注性別預算,也常常遇到到底是凍結還是刪除、最後結果是凍結或刪除多少、為何刪除等都說不清楚的狀況,加上新聞需要時效性,以致於我們就直接引用吳立委的資訊,畢竟她們都是主事者,會更清楚第一線的狀況,因此直接擷取立委的資訊無可厚非,加上事後也都做了一些平衡報導,有採訪國民黨委員,以及預算底定之後,也有再做一個澄清、最後預算刪除結果的報導,彌補了之前有一點點瑕疵的報導。
我另外想要提的是,剛看了新聞的片段,它是新聞節目,不是政論節目吧,因為主播播報風格,我會以為我在看政論節目,因為她很激昂,我覺得不是很妥當,主播還是要有她的專業、中立與客觀性,應該要減少嘲諷的口吻跟態度。
◆韓義興委員 「我的看法跟其他委員相近,主要的意見有兩點:第一個層次,需要事實查證的部分大概可以分成兩個,15%跟11億怎麼來的,以及後續會對民眾跟體育署帶來什麼影響。11億我們可以看到吳立委那邊的內容,因為它是第一手消息,以當時資訊混亂的情況,情有可原,沒辦法去講得很清楚,沒辦法確定。不過15%是一個很確定的數字,我會覺得在這個事實的部分,反而是要注意後續的影響,我們用周先生他所說的話,老實說他以整個球隊,把相關的人扣掉15%人數來算的方式,是錯誤的,很不精準。
到第二個層次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那一段新聞,前面是主播講的話,後面其實是很完整的一個新聞報導,後面的報導其實是好的,消息來源都引述地很好,也做了平衡,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查證的效果。可是因為一開始講的話,針對後續效應強調太多,尤其是引述周先生的話,比較有問題,整個框架效應就會讓人家看後面新聞的時候,完全忽略掉後面報導努力做到的查證跟平衡,有點可惜。就像前面王淑芬委員提到風格的問題,有點像是政論節目談話的感覺,新聞主播應該盡量維持客觀,我覺得這個部份未來可能需要多斟酌。
最後一點就是,主播說蹭十二強的那個部分,有點在針對政治人物做攻擊的部分,那針對特定政治人物也許應該要給他講話的機會。」
◆黃葳威委員 記者要跑國會線應該都是有一些經驗的,是需要有所準備的。我很同意前面委員所講的,剛剛看到的新聞在所謂的格式上我們有去注意平衡,像賴士葆講完就趕快換一個民進黨委員,陳玉珍說一下就換一個許智傑,所以我們在規格上,我們有試著去做平衡。而消息來源的依據上,比較不是那麼的確定,還有就是新聞的標題上,比如說體育署刪11億,多少被砍多少,後來被訪的一些立委好像都認可。
可是有個壞又笨的說法,就是第二則新聞的部分,還有就是跑國會線的記者,已經知道立法院整天就是在吵來吵去,而且馬上要為接下來選舉或銜接的接力方式,那是不是我們在講砍預算的時候,覺得這整個新聞框架其實都是站在認為這個預算都是被砍,而且被砍得不合理?我們順某一些立委比較會在社群上做發聲的,順著這個資料來源去做,我們也試著去做,我很好奇就是去年跟今年的預算差別在那?體育署的預算去年跟今年差在哪裡?當記者有所準備時,可以避免流於人云亦云。
但他已經是一個國會線的記者,當他要去跑這一類的新聞,每次都會吵來吵去的部分前面一兩年的資料會建議他先準備好,這樣的話,記者不需要跟著這些那個兩群或三群,多群的人吵架就幫這個人說話又幫這個人反駁,我們不需要把記者做的這麼辛苦。我們的新聞可以說,到底今年的總預算跟去年的總預算,增加還減少,在特定預算上是增加還是減少,然後再去談說,各項預算是否有所增減;甚至在標題上的多面並陳,避免片面誇大。我們可以建議新聞主播表達上要持平,畢竟新聞主播不是談話性節目主持人,有些資料的收集應該要先準備好。
跑國會線的新聞不是社會新聞線,我們不能僅是把這個新聞做得好看就戲劇社會化,仍要力求超然持平,避免記者陷入各方的攻防泥淖,避免公親變事主。
◆王麗玲委員 我看這則新聞報導,在對照上與平衡報導上是OK的,然後資料來源的部分,你們是根據立法委員給出的資料,在求證的部分也有做到,採訪的對象也非常達到平衡報導。之後應更謹慎就是兩大黨立委的FB可再多做比較訊息來源。 採訪棒球教練的部分其實就是文責自負,他個人表達出來他的意見,這個部分我認為跟要不要求證是沒有關係的。當然這則新聞的報導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刪1塊錢,也需要被了解的,何況是關係到體壇的重要預算。
關於11億的部分,那時候幾乎每一台都有這個標題,因為當時立法院的亂象無法言喻,真是很為難記者。到最後我們也看出來,亂刪預算,刪到交不出到底是刪了多少錢?
然後更重要的是22號年代已經做出非常清楚的系列報導,有非常詳細的查證對照,所以從年代的分析報導中,已非常清楚可知預算的刪除比例等等細緻的報導,能在2天內追查出這麼清楚的系列報導,這是很可取的新聞報導精神。
◆楊益風委員 因為這個案子還是需要回覆說明給NCC,我個人建議可以回應這樣的文字,本案製播新聞皆有進行查證及平衡報導,引用皆有所本如附件,惟既有反映則必有精進之處,未來節目評論部分本台將再求中肯,以減少紛爭誤解。因為它的問題其實很單純,譬如第一個,請提供可信的第一手消息來源,那就是立委的Threads;第二個有沒有查證上的困難,沒有,我們有查證也有平衡報導,這樣應該可以解決這個申訴問題。
◆王姵雯委員 謝謝各位委員與嚴總,個人是從2006年跑政治新聞到現在,可以知道各界與學者對於在做任何法案與預算案的攻防的時候,藍綠一定會有立場,而且一定會透過各自的平台釋放出訊息給記者,所以未來我們在訓練記者這個部分,我們會要求他們盡量以中立客觀的角度來做,當然我們以前的訓練就是拿到提案、法案的內容來進行研讀,因為電子媒體跟平面的時效性會比較不一樣,要求快速,所以我們會要記者先問過立委助理、立委本人,不然就是三黨黨團幹部,所以整個預算案會處於一個滾動的狀態,也會隨著時間進行內容的調整。
未來如果有這樣被質疑的情形,我們會使用快訊,就是乾稿,或是用立法院記者連線的方式,或是做延遲連線的方式,然後在包進新聞裡,用二十四小時滾動的方式,因為這是新聞台的優勢,可以把比較新比較正確的觀念傳遞給大家,當然採訪端會做這樣訓練,主播歸屬於編輯台的部分,相關的播出形式溝通我們會再做加強,也會提醒說未來所有的消息引用,會在述說的時候可以講清楚,以中立跟客觀,還有穩定的口吻來講述給觀眾知道,當然我們會希望把最準確的新聞傳遞出去,未來在寫稿方面也會提醒審稿的長官,要完整呈現正反面讓觀眾評論,不要先下任何斷論,除非是新聞節目或專題。
◆嚴智徑委員 針對剛剛的討論,就一個新聞部門,我們剛才的回應非常清楚,有關檢舉申訴,公司在做必要的了解查證之後來做說明,這些工作都是必要的,謝謝各位委員的指教。我們從事新聞的,尤其是現在台灣的政治氛圍,不管是兩岸的關係也好或中美關係也好,感覺上仇恨值已經拉到一個高點,我過去是政治記者,加上我們經理也是政治記者出身,其實可以深刻感受,包括我以總經理的角色,希望同仁在新聞表現上盡量客觀公正,去查證、確實去執行,即使時間再趕,但是評論也許你有你的主觀基本一定程度可以接受,可是我還是期待主持人,不論是什麼的主持人,尤其新聞的主播當你在說播評論,用新式的方法做傳統新聞的時候,還是要讓觀眾感受到你客觀的態度,客觀才是一個真實的呈現,如果讓觀眾感受到不客觀的話,這種檢舉會一直來。
所以各位委員的提醒與建議都非常好,讓經理與編審帶回去新聞部給同仁,對於新聞品質的內控方面,我們可以做個自我要求,因為我常講新聞工作不喜觀他律,那就要做好自律。要自律這是一個很好的點,讓主播、主持人、主管都感受到我們秉持客觀的方向,好好發揮我們應有的角色。
【會議結論】 1. 相關預算新聞中引用可信的消息來源,也注意到多元意見與平衡,但發展中的新聞存在資訊時間落差,採訪線上應時時抱持質疑不斷查證,以滾動更新調整。 2. 總預算審查內容複雜,宜事前對記者予以教育訓練。 3. 主持人與新聞主播,宜注意播報態度,避免以過激的情緒與口吻造成觀眾觀點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