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將進行改選,規畫9月4、5日辦理登記,10月18日投票,11月1日舉辦全代會交接,目前台中市長盧秀燕接黨魁的呼聲高。日前宣布參選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昨(30)日在臉書發文,以「是選黨主席,還是提前選總統候選人?」為題,認為「總統候選人必須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初選產生,不再是黑箱、不再是主席一人拍板,而是讓黨員與人民共同選出最強人選。」
▲張亞中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圖/翻攝自臉書張亞中【孫文學校】)
張亞中提到,國民黨這些年來也把所有的戰略焦點放在「推出最強候選人」。思路本身沒有錯,但並不是勝選的唯一條件。前三次總統大選,國民黨均推出當時民意最高,最強的候選人。「但是,國民黨贏了嗎?」
目前盧秀燕為藍營最看好的人選,不只應該出來選總統,最好先接黨主席,以避免重蹈雙頭馬車的覆轍。但張亞中認為這樣的想法雖然有其道理,卻不全面。問題是「黨主席的角色,真的只是總統候選人的從屬工具嗎?國民黨是否能在2025年就鎖定2028年的總統候選人?兩年之間政局和社會氛圍難道不會改變?」更嚴重的是,「這會不會直接限制未來總統候選人的選擇範圍,甚至讓「公平初選」變得形同虛設?」
因此張亞中點出,第一,總統候選人必須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初選產生,不再是黑箱、不再是主席一人拍板,而是讓黨員與人民共同選出最強人選。第二,一旦總統候選人提名確定,黨主席應立即將選戰黨權交由候選人,直到大選結束。這兩項制度,才是解決雙頭馬車的根本,而不是提前把黨主席當作總統選舉的附庸。
並主張未來總統當選者自動接任黨主席;若未當選,總統大選隔日即啟動黨主席改選機制。為了示範決心,張亞中承諾若當選主席,任期只到民國117年5月19日,與總統選舉週期完全銜接,也避免了敗選需否辭職的爭議。
張亞中強調,如果黨主席只是為了某個人的未來鋪路,國民黨也不會有未來;但如果黨主席能先立起理念、制度和方向,2028年的候選人不論是誰,都能站在一個更強大的平台上。只有當政黨本身重新被選民肯定,再加上一個受民意信任的總統候選人,國民黨才有機會真正重返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