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人大力倡導要盡量吃原型食物,避免攝取過度加工的食品危及健康。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說明哪些食物含有食品添加物,以及可能引發的疾病。
▲麵包是許多人趕上班、上課的早餐選擇,但其實可能含有膨鬆劑。(圖/翻攝自Pixabay)
陳欣湄醫師針對以下7種常見的食品添加物,列舉出它們可能藏在哪些食物裡,以及恐對人體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1、人工甜味劑:含糖飲料
過動、憂鬱、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高血糖、肥胖、脂肪肝
2、人工色素:垃圾食物、市售飲料
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致癌風險、過敏、氣喘、蕁麻疹
3、防腐劑:碳酸飲料、果醬、糕餅、人造奶油
加速老化、氣喘、白血病、毒害肝臟及腎臟、導致胎兒畸形
4、保色劑:培根、香腸、火腿熱狗、臘肉
躁鬱症、毒害神經系統、致癌
5、膨鬆劑:麵包、蛋糕、包子、油條
神經發炎、退化、失智症、腸胃不適、關節疼痛、致癌疑慮
6、調味劑:垃圾食物、加工肉類、飲料、釀造食品
頭痛、疲倦、高鈉可能導致高血壓
7、漂白劑:果乾、金針、蜜餞、白木耳、澱粉
過敏、氣喘、蕁麻疹、腹瀉、嘔吐
▼七種食品添加劑帶來的危害。(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陳欣湄表示,上述的食品添加物屬於調味料,另一種經常被誤認是原型食物就是「罐頭」。陳欣湄指出,許多家庭因為方便和便宜,都會在家囤幾罐放著,但吃多了恐怕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她也舉出實例,曾經有一位擔任高級主管的女性患者來看診,透露自己從小到大身體就有很多問題,像是乳房纖維囊腫、子宮肌瘤長不停,甚至還有不孕的跡象,女子原本將原因歸類到壓力太大、先天體質不好。
但陳欣湄認為原因不單純,因此替她做了環境塑化劑的指數,這才發現該名女子的「雙酚A」指數是正常人的20倍,經過追查發現,該名女子因為下班時間晚,晚餐選擇較少,所以經常吃罐頭果腹。實際上,罐頭內側都會加一層塗膜,用來保護食物穩定度,而塗膜內就含有「雙酚A」,就是因為她過量食用才會導致健康出現問題。
陳欣湄最後指出,雖然食品添加物是讓食物更美味的一個重要關鍵,但還是需要注意是否食用過量,以免危害健康。
▼陳欣湄分享七種食品添加物帶來的危害。(此影片為健康好生活,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