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電視 APP下載

「自費檢驗抗體」開綠燈! CDC祭「4指引」:醫事機構可向地方申請

網紅四叉貓掀起自費檢驗抗體之亂。對此指揮中心今日訂出4項自費檢驗指引,由羅一鈞進行說明。


日前網紅四叉貓接種完第一劑高端疫苗,自費到診所驗抗體,結果數值偏低,在網路上引起熱議,更引發其他網紅跟風潮。對此,經專家評估後,指揮中心訂定出4項自費驗抗體的相關指引,今(23)日由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行說明。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圖/年代新聞)


昨日醫療應變組針對血清抗體檢驗與專家們開會討論,並達成4項共識。若民眾有自費檢驗抗體需求,指揮中心也核准「開綠燈」,有抗體檢驗能力的醫事機構可向當地衛生局進行申請,申請後則可提供相關服務。 


羅一鈞表示,第一,自費驗出的抗體數值無法判斷保護力高低,醫事機構除了提供民眾檢驗服務,檢驗前後還要向民眾詳細說明檢驗方式及結果解讀。第二,擔心染疫民眾進行錯誤的檢驗方式,醫師要審慎評估民眾情況以及其TOCC的風險。若有染疫情形,應該是去做PCR檢測,而非血清抗體。第三,報告要載明適用FDA核准的試劑,以及其廠牌跟檢測標準。第四,至於收費標準,因為相關試劑廠牌眾多,中央這邊沒有要去訂定收費標準,以及其上限。


指揮中心提醒,不論血清抗體檢驗結果為陽性或陰性,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維持社交距離、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等,以降低感染風險,確保自身健康。


指揮中心自費驗抗體會疫4點共識如下:



1.民眾如有血清抗體檢驗需求,將可至經各地方衛生局審核通過之提供自費COVID-19血清抗體檢驗服務之醫事機構進行檢驗。為使提供自費血清抗體檢驗服務醫事機構及民眾有所依循,指揮中心參考歐美等國際檢驗指引及建議,血清抗體檢驗主要適用時機為評估個人是否曾經遭受感染產生抗體。由於一般抗體檢測結果不完全等同於對COVID-19免疫力(或保護力)之高低或有無,醫事機構在接受民眾進行自費血清抗體檢驗前後,應詳細說明其檢測方式及結果代表之意義,以利正確解讀。


2.為防範疾病傳播風險及保障民眾健康,民眾於自費抗體檢驗前,需經醫師評估,如具發燒、呼吸道症狀、味覺嗅覺喪失、不明腹瀉等疑似COVID-19 症狀、TOCC風險或有疑慮者,應先進行核酸檢驗等措施。若無上述相關症狀或評估無疑慮者,由醫師開立檢驗處方執行自費抗體檢驗。


3.檢驗試劑以使用通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許可之SARS-CoV-2人類抗體檢測試劑抗體,並須於檢驗報告中載明檢驗抗原種類(如:S蛋白等)及抗體項目(如:IgG、Total Ig等)、使用之試劑廠牌及檢測方法(如:CLIA或ELISA)、檢驗結果(如檢測數值及判讀標準)等資訊。


4.自費檢驗收費標準,依據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之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及醫療法第22條第2項規定:「醫療機構不得違反收費標準,超額或擅立收費項目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