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台灣光環境獎公布2021最動人的四大光影空間 

   2021-11-08 10:05 藝文資訊 點閱:0

2021「台灣光環境獎」今年決選作品包含商業空間、公共藝術、老屋改造、工業遺址及室內展示等類型,入圍名單由台北「金普頓大安酒店」、台南「Shadow In Motion」、高雄「銀座聚場」、「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和「屏東縣民公園」及宜蘭中興文創園區的「20、21、22、23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共6件作品進入最後決選。皆透過光所營造出的環境氛圍及意涵,同時也歡迎大家透過旅遊行程安排前往各景點參觀及感受以光為媒材的藝術創作,呈現空間、光線與藝術作品和諧流暢的對話關係。


11/5日於雲門劇場舉辦頒獎典禮,在雲門舞集精采的舞作「鼓聲」演出後,揭曉今年最動人的光影空間,由「金普頓大安酒店」、「Shadow In Motion」、「銀座聚場」與「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脫穎而出,獲得本屆台灣光環境獎肯定。(圖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


本屆評審團由國際照明專家周鍊領軍,由李乾朗、官政能、吳瑪悧、夏鑄九、郭中端、薛琴、楊澤等專家學者所組成,橫跨文資、建築、景觀、藝術、設計、文學等不同領域。評審團主席周鍊表示,一個優質的光環境作品是需要政府與民間多方單位共同推動才得以完成,因此「台灣光環境獎」的獲獎作品,其業主、照明及環境設計團隊都將獲頒獎座各一座,以獎勵各方的努力與貢獻。(圖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


▲低調細膩的光打造城市中的靜謐方舟 -「金普頓大安酒店」位於台北繁華的東區巷弄中,以時尚摩登的精緻設計,融入台北巷弄的傳統人文色彩,交織出簡約靜謐的氣息。(圖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


燈光規劃以旅客從台北街頭漫步回家的思維進行思考,入口透過招牌燈光及大廳自然流瀉的光感,營造家的舒適感受;大廳透光的天井建築及落地窗引入自然光線,並與室內照明搭配,藉由燈控系統巧妙的轉場,帶給白天、傍晚、夜晚不同時段的燈光氛圍;而屬於旅客私密空間的客房,則在床頭增設個人直覺化的燈光場景面板,透過輕鬆、閱讀、睡眠等不同模式,提供無微不至的「個性化服務」。餐廳空間則以珍珠項鍊造型的吊燈創造浪漫氛圍,並以環境光暈染。「金普頓大安酒店」光的佈局隨著旅人的心情有著起承轉合的轉換,讓燈光也成為體驗與服務的一部分。


▲在時間及移動中創造獨有的光影體驗 - 「Shadow In Motion」為一件位於臺南市美術館的公共藝術作品,以環繞著橢圓形樓梯銜接起地面和地下停車場的藝術裝置。這件作品透過特殊排列的反光百葉板,使視覺產生光的變化,創造場域獨有的空間體驗。(圖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


這件藝術裝置為三列的薄帶鋁板,每片鋁板緩緩旋轉,同時又連續排列在一起,雖然裝置本身是靜止的,但透過各百葉板間的錯位,以及不同時間、天候及到訪者移動等條件交互影響下,製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如此交互效果的藝術作品,在設計上需要很高的精度要求,需預測各式軌跡和速度,也需考量不同光照的變化。這件作品挑動起每位到訪者在移動時與「光」的專屬對話,在這地下空間中,提供了一場引人入勝的沉浸式體驗。


▲為見證歷史榮景的國際商場點一盞燈 - 「銀座聚場」位於高雄鹽埕「國際商場」巷內,該商場原為「高雄銀座」建於1936年,是高雄第一座大型百貨街。戰後經歷兩次改建,更名並於1963年重新開張。老商街曾經歷過高雄大空襲,也見證美國大兵的流連忘返;八O年代左右,曾熱鬧沸騰的商場隨著鹽埕沒落,街區店家一一拉下鐵門。(圖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


「銀座聚場」是國際商場中荒廢多年的老空屋,花費二年時間重新整修設計,以咖啡廳結合民宿的嶄新樣貌重新開張。燈光表現以低照度、不刻意凸顯光源的方式進行設計,幽微而溫暖的黃光回應老屋特有的空間氛圍,同時不打擾周邊鄰居的作息。「銀座聚場」為老商場點一盞燈,這盞燈延續老屋的生命,也讓街坊鄰居看見改變的契機;同時引入新的客群重新認識商場故事,創造新的城市記憶。


▲ 翻新老建築迎接自然與天光 - 位於千禧公園內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原是1983年興建的中正文化中心,一如同時代的的公共建築,採用四面對稱的形式主義設計,外牆封閉且內部空間零碎無變化。為發揮當代圖書館的公共性,建築團隊改變建築的軸向,使原本面向公園內部的圖書館,轉向九十度直接面對城市,重新與市民日常生活連結;同時將前方50年老樟樹的身影經由戶外廊道的中介引入室內,打破既有建築封閉沉重的氛圍。(圖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


照明設計也於建築翻新的同時一起加入規劃,以燈光襯托建築和環境的對話。白天通透的玻璃窗景引入自然的天光與綠意,視覺上形成一股自然的流動感,營造出在森林中閱讀的氛圍;而當夜裡館內燈光亮起,內部泛出的溫暖光線使靜謐夜晚充滿人文氣息。屏東縣立圖書館以「保留」與「翻新」的方式,在保留舊建築同時保留了地方居民的記憶,透過翻新提升建築物的層次感及公共性。


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於2018年創辦「台灣光環境獎」,藉獎項平台與大眾及政府單位溝通,推動良善光環境之營造。評審團主席周鍊觀察今年台灣光環境獎參賽作品,相當欣喜見到公部門之參與大幅提高,與民眾生活最接近的室內作品其光環境品質也有所提升,參賽作品類型幅度更廣,且愈加重視文化內涵。期待這些改變為台灣的環境帶來可見的影響,創造更優質的光環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