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電視 APP下載

牙周病不只傷牙! 醫警告:細菌毒素恐害心臟、肺與子宮

蛀牙、牙周病是常見口腔疾病,如何正確刷牙與清潔很重要。牙周病提早治療是小問題,若不處理恐導致疾病纏身。


蛀牙、牙周病是困擾許多人的口腔疾病(圖/取自 Canva)


蛀牙、牙周病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根據衛福部與牙醫師公會針對12歲以上民眾進行的「齲齒經驗指數調查」(用來衡量人口群體蛀牙狀況的指標)顯示,2018年國人平均蛀牙數為2.01顆,略高於全球平均的1.67顆。牙醫趙國翔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如何正確刷牙、保護口腔與預防牙周病,以及相關健康風險。


趙國翔指出,大部分的蛀牙與牙周病都能透過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預防。不過,許多人在餐後會馬上刷牙,反而可能傷害牙齒,因為進食後,口腔內的PH值會下降,此時立刻刷牙會加速琺瑯質的磨耗。趙建議,用餐後可先以白開水漱口,再用牙線清潔牙縫,等待約30分鐘後,再以牙刷仔細清潔,才能有效保護牙齒。


何時刷牙、如何刷牙才正確?


趙國翔指出,刷牙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刷掉牙菌斑」。牙菌斑主要會堆積在牙齒和牙齦交界處,口腔清潔時,一定要仔細清理。同時趙國翔也告訴大家,正確的刷牙時機主要為:


●三餐飯後以及睡前。(至少早晚各一次)

●每次至少刷3分鐘,每天至少正確使用牙線一次。

●食用/飲用偏酸性的食物或飲料後,不要馬上刷牙。


▼正確的刷牙時機和技巧才能保護口腔健康。(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牙周病不只影響口腔,還會導致疾病纏身?


趙國翔表示,牙周病是由一類稱為「革蘭氏陰性菌」的特定厭氧細菌引起,這些細菌會破壞牙齦與牙周組織。牙齦紅腫、出血其實就是牙周病的前兆,一旦細菌進一步侵蝕到骨骼,可能會被診斷為牙周病。


趙國翔提到,吸菸者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以及糖尿病患者因傷口癒合困難,罹患牙周病的風險更高。趙也說,由於牙齦周圍分布大量血管,當細菌破壞口腔組織時,所產生的毒素會隨血液流向全身,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吸入性肺炎等疾病


▼嚴重的牙周病可能導致多種併發症。(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此外,趙國翔強調,若孕婦罹患嚴重牙周病,這些受污染的血液流入子宮,還可能導致子宮提早收縮,增加胎兒早產風險


最後也提醒大家,務必重視日常口腔清潔,養成正確刷牙與使用牙線的習慣,並定期接受牙科檢查與洗牙,才能及早發現並控制牙周病,避免口腔問題進一步危害全身健康。


▼(影片來源/《健康好生活》YouTube,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