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有時會缺少某些營養。(圖/取自 Canva)
近年來,全球素食人口有增加趨勢,台灣也不例外,這反映出人們對健康、環保及動物福利的關注增加,不過這也可能導致素食者有骨質疏鬆,或是肌肉量不足的問題。王思恆醫師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教素食者用拼圖式吃法,在日常中補充足夠的營養。
拼圖式吃法補充不同胺基酸
由於植物性的蛋白可能會缺少某種胺基酸,王思恆醫師建議,素食者可以利用「拼圖式吃法」,來確保自己可以補充到不同種類的胺基酸。
常見的植物性蛋白質補充來源
黃豆製品
扁豆
毛豆
豌豆
堅果類
王思恆醫師補充,台灣有不少吃素的民眾都只單純攝取黃豆製品,例如豆腐、豆漿或是其他豆類加工製品,這導致攝取到的氨基酸種類不夠全面,他建議吃素朋友,可以多方面攝取各種植物性蛋白,並且增加活動量,讓自己可以增加食量,確保能補足蛋白質含量不足的問題。
▼攝取不同植物性蛋白,才可以補充到各種胺基酸。(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這些習慣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此外,王思恆醫師也分享,有一位53歲的女性患者做骨質疏鬆檢測,骨頭密度竟然出現「-3」的情況,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1.運動量不足
2.不常曬太陽
3.體重偏輕
4.吃素導致攝取的營養不夠全面
5.抽菸、喝酒
▼多補充含以下營養素的食材,可以增加維生素D。(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王思恆醫師表示,該名患者因為吃素原因,缺少維他命D。同時他也分享,雖然香菇、蘑菇內也有維他命D,不過菇類照射紫外線後,產生的是維他命D2,而維他命D2對於人體的效果並不顯著。若是要補充維他命D3,可以多攝取動物性食物,例如魚類、乳製品、蛋黃;另外素食者也可以選擇多曬太陽。
▼(影片來源/《健康好生活》,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