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電視 APP下載

全台25%人患「胃食道逆流!」 醫曝「10種改善方法」

很多人都有過胃不舒服的經驗,醫師蕭敦仁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強調,若胃不舒服千萬別自行服藥,應立即就醫。


現代人受到飲食及生活習慣的影響,許多人都有胃不舒服的經驗,胃藥也是市面上常見的成藥之一。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在節目《健康好生活》提醒,胃病的種類有很多種,不要因為胃不舒服就自行買藥服用,還是要找醫師看診,並分享六種能夠「健脾又護胃」的天然食材。


全台25%患「胃食道逆流」。(圖/翻攝自pexels


很多人胃一不舒服,就會自行買成藥服用,對此蕭敦仁提醒,市面上的胃藥大多分為可以中和胃酸的「制酸劑」,和減少胃酸分泌的「H2受器拮抗劑」、「質子幫浦抑制劑」這三大種類,但需要注意的是「H2受器拮抗劑」、「質子幫浦抑制劑」會抑制胃酸,若人體的胃酸分泌過少,腸胃道容易受到感染,鈣的吸收也會減少,進而可能導致骨質疏鬆。


1.制酸劑:常見的胃藥、可自行購買。可中和胃酸,具有細胞保護效果,增進胃壁及腸壁黏膜抵抗力。

2.H2受器拮抗劑:醫師處方用藥。可以降低胃酸之分泌,治療潰瘍症狀可有效緩解、治癒。

3.質子幫浦抑制劑:醫師處方用藥。有效阻礙胃酸分泌,緩解疼痛效果較快,潰瘍癒合也較快。


常見的三大種類胃藥。(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蕭敦仁表示,他曾遇過一名60歲的女病患,檢查後發現她有輕微的胃食道逆流,因此蕭敦仁開H2受器拮抗劑和自律神經調節劑這兩種藥物給她,下一個禮拜回診後,病情好轉許多,病患好奇的問「先前吃了其他胃藥都沒有改善,為什麼吃你的藥一個禮拜就好?」蕭敦仁解釋,胃不舒服不是只有「酸的問題」,當自律神經的問題被調節了,就能夠解決不舒服感。他提醒民眾,胃病的種類有很多種,當有症狀時應該要找肝膽腸胃科醫師診斷,才能夠對症下藥。


蕭敦仁也透露,台灣有四分之一的民眾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他曾遇到一名40歲的女病患,有中度的胃食道逆流,平時她喜歡吃蛋糕等甜點當下午茶,所以吃藥後病情一直沒有改善。蕭敦仁強調,胃食道逆流若想要改善,需要生活習慣的改變,平常飲食習慣若是「吃甜、吃油、吃飽、吃快」的話,胃一定會出問題。他也列出了要10項改善胃食道逆流的方法。


▼改善胃食道逆流的十種方法。(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


蕭敦仁分享,如果想要護胃的話可以吃下列這六種天然的食材,他提到像是高麗菜裡面的維他命U,可以讓胃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層比較完整、薑有止吐的作用,所以若是當覺得反胃、噁心的時候,可以吃薑來緩解症狀,而山藥和秋葵因為有本身黏液,其中的黏液素有助於保護胃黏膜。


1.高麗菜:維生素K1和維生素U,含有抗潰瘍因子,可修復體內受傷組織,保護腸胃黏膜。

2.南瓜:養護脾胃,幫助消化。富含維生素A能保護腸胃黏膜,防止胃炎、胃潰瘍等疾患發生。

3.白蘿蔔:富含消化酵素,能分解體內脂肪、促進腸胃蠕動,加速排出毒素和老廢物質。

4.山藥:根菜類之王,澱粉酵素有益消除腸胃疲勞,黏液素有助於保護胃黏膜。

5.薑:促進血液循環,在中藥中也用以治療噁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益處。

6.秋葵:含多種營養成分,黏液可保護胃壁,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是健胃潤腸的食材。


▼蕭敦仁強調,胃不舒服時應就醫治療。(影片來源/健康好生活YT,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


點這看更多健康好生活精彩內容:https://pse.is/3qx6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