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對父母都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不過什麼才叫正確的育兒觀念?國外一位年輕媽媽,先前分享「放養式育兒」引發爭議,近日又因「如廁訓練」在網路上掀起了兩面論戰。
▲育兒是每對父母一生中很龐大的課題。(圖/翻攝自Tik Tok)
這名年輕媽媽Alice Bender時常在平台分享育兒日常,不過日前她上傳的影片卻引起了很大的討論聲浪,在影片中孩子把沙灘上的泥土抓起來吃,甚至啃地上的石頭、樹枝等不同的物品,讓網友看了都捏一把冷汗,不過她認為,讓嬰兒多接觸細菌可以讓免疫力更強壯,並表示「寶寶本能的將泥土放入口中一定有原因,我相信大自然和我的孩子。」
▼Alice Bender堅信,讓孩子多接觸細菌可以增強抵抗力。(圖翻攝自Tik Tok)
近日Alice Bender又在平台上分享她的育兒觀念,她表示,在1歲2個月大的兒子要求上廁所之前,她不會強迫孩子戒掉尿布,進行如廁訓練,不過影片一出卻引起正反兩極的評論,有網友認為,應該慢慢開始引導孩子上廁所,質疑「如果孩子5歲了還沒要求要上廁所呢?他會穿著尿布上學嗎?」
不過也有另一派網友持不同看法「你們都瘋了!她不會在孩子還沒準備好之前強迫他上廁所。」、「大多數孩子在沒有如廁訓練的情況下,在4歲前就已經準備好了。」
▼「如廁訓練」掀起兩派網友論戰。(圖翻攝自Shutterstock)
根據門諾醫院網站上的資料顯示,職能治療師江思婷建議,通常會等到孩子兩歲以上,家長就可以開始嘗試訓練如廁,因為孩子大約在12到18個月時,大腦高層控制排尿的神經迴路才會逐漸成熟,而如廁所需之能力(包含:生理、發展及行為)在22到30個月左右才剛準備好,若是家長過於早讓孩子開始訓練如廁,這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有時反而讓孩子的情緒變差,日常生活功能變得一蹋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