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今年第一次「超級月亮」將在今(27)晚登場,月球將在23時22分繞行至最靠近地球「近地點」,由於與地球的距離比平常的滿月減少約7%,看起來就會比較大,亮度也增加約15%,因此被稱為「超級月亮」。
▲今晚將出現超級月亮。(圖/中央氣象局)
另外,5月26日也會迎來第二個「超級月亮」,且與地球的距離更近,是全年最大的滿月,並會在傍晚、太陽剛下山時發生月全食奇景,因月全食發生的角度位置低,太陽光經過大氣層時散射,滿月就會變成紅色,因此又稱作「血月」。
▼2014年烏拉圭天空的血月。(圖/翻攝自BBC NEWS)
關於「血月」的傳說有很多,世界各地的宗教、民俗中,血色月亮都有特殊含義,被作為一種徵兆符號,也有流傳許多血色月亮的迷思、傳說和風俗。
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文化中,太陽和月亮都代表對真主的崇敬,所以月蝕期間要詠唱特定的經文「月食禱告辭」,讚美真主偉大,祈求真主寬恕,而基督教的血月傳說更是強烈,將月食與上帝的憤怒做連結,被視為是末日審判的象徵,也跟耶穌基督受難相關。
還有許多古代文明把「血色月亮」視為邪惡、災難,中國民間有天狗吃月亮的傳說,血紅的月亮也常被當作血光之災的凶兆;古印加人相信月亮變成紅色,是因為被美洲豹吞噬,吃了月亮之後,還會將目光轉向地球,因此,在血月的夜晚,人們要吶喊、揮舞長矛趕走美洲豹。
▼今年5月26日將出現「血月」。(圖/翻攝自The north east today)
雖然也有把「血月」解讀成正面能量的民俗習慣,但卻是極少數,例如北美西部的部分原住民中,認為月亮變紅是因為受傷了,此時,月亮的妻子或者部落民要為它治病療傷,具體做法是對著變暗的月亮唱歌跳舞,以用來療癒月亮;而非洲的多哥和貝寧,把月食視為太陽和月亮的衝突,人類必須出手調停,讓日月冤家化解矛盾,因此,月亮呈血色之際,就是冤家對頭握手言和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