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颼颼的冬天,許多民眾愛吃薑母鴨、麻油雞等藥膳進補。(圖/壹電視)
近日寒流來襲,不少民眾愛吃薑母鴨、麻油雞進補,在寒風中喝上一碗湯,暖胃又暖心。不過你吃下去的藥膳真的有補到嗎?中醫師胡心瀕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若不小心「補錯」方式,反而會造成身體出狀況,越補越糟!
▼中醫師胡心瀕提醒大家食補技巧。(圖/壹電視)
中醫師胡心瀕指出,每個人體質不同,需要的進補方式也不一樣,進補方式又分為大補、小補、溫補。若是虛寒體質,例如冬天常常手腳冰冷,外套外衣加不停,這類的人就適合大補;一般人選擇小補、溫補即可。醫師點出,若吃得太補,反而舌頭破、嘴巴破、牙齦浮腫,導致口氣差,甚至還有病人補過頭「流鼻血」,這就是 「補不成反上火」的例子。
▼當歸、黃耆等中藥食材都常見於薑母鴨、麻油雞料理中。(圖/壹電視)
不過薑母鴨、麻油雞等藥膳料理加了那麼多中藥,真的有進補到嗎?胡心瀕醫師表示,其實藥膳中常見的中藥食材,如當歸、黃耆、紅棗,都是溫補食物,適合一般民眾食用,而添加在料理中主要原因是口感關係,鮮甜好喝;桂枝、肉桂、薑則適合虛寒體質,一般人切記,就算湯在鮮甜,也要適量,不要貪喝。
此外醫師提醒,患有尿酸、高膽固醇、痛風,高血壓等患者應避免藥補,若真的很想吃,一個月一次兩次、三次即可,一次兩到三碗,千萬不要多。另外也要特別小心,黨參、人參、黃耆,這類藥材會放鬆血管,血壓高的民眾不宜食用過多。